种了 4 千年大豆的中国,为何国产大豆会被冷落,80% 都依赖进口?

我国作为一个有4千年种植历史的大豆原产国,在 1996 年以前,一直是大豆的净出口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90% 以上。然而到了 1996 年,随着转基因大豆在阿根廷、巴西、美国迅速推广,加上入世后,我国的进口配额制度被废止,“洋大豆”凭借着价格优势涌入中国市场。

短短数十年,我国已由大豆净出口国转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80% 以上依赖进口,国产非转大豆在“洋大豆”的挤压下面临着滞销压力。

大豆种植面积不足,我国种植结构调整多年

由于国产大豆的生产成本高、单产低且缺乏竞争力,到了 2014 年,一些省份出现了大豆产值低于其成本的情况,这意味着种植大豆不仅不赚钱,反而赔钱。鉴于玉米的收益比大豆高得多,不少农民开始逐渐减少大豆种植面积,转而改种玉米和水稻,导致玉米积压较多,大豆严重短缺。

面对这样的情况,从 2016 起,我国开始实行“减玉米、增大豆”的种植结构调整,当年的玉米种植面积 13 年来出现首次减少。今年5月,为了进一步鼓励东北地区种植大豆,我国提高了农业补贴,以黑龙江为例,其大豆补贴在 200 元 / 亩以上,玉米补贴仅 100 元 / 亩以上。在利好政策的驱动下,我国的大豆产量却徘徊不前。

据估算,2017/18 年度我国大豆产量为 1455 万吨,而玉米的总产量为 2.1589 亿吨,大豆的产量还不及玉米产量的零头,这是为什么呢?

豆农种植大豆收益低,市场收购主体青睐进口大豆

对于农民来说,与自己利益最相关的就是种植收益。从产值来看,2014 年我国大豆亩产约为 124 公斤,每亩种植总成本为 667.34 元,而我国的玉米亩产约为 406 公斤,每亩种植成本 1063.89 元,换言之,我国的大豆亩均收益 22.43 元,玉米亩均收益 81.82 元。

可以看出,即便是种植大豆有高额的补贴,但由于亩产低,大豆的种植效益仍然不高,因此农民的种植意愿也不大。

另外,卖大豆能赚多少钱还取决于市场收购价。我国对大豆的消费主要来自三类,榨油、动物饲料以及豆制食品,其中榨油为最主要的用途,占总需求量的 86.3%。

由于国外的转基因大豆生产成本是国产大豆成本的 2/3,产量比国产大豆高出近 1/3,出油率还比国产大豆高出 15%,因此国内外油企都是选用进口大豆作为原料。而国产非转大豆由于价格高,出油率低,主要用于食品。作为大豆消费的主力军,榨油厂出于成本的考虑大量使用进口大豆,就会造成国产大豆遇冷。

对于农户来说,为了获得可观的收入,种植玉米比种植大豆来得稳健,而对于商家来说,为了谋取利益,使用进口大豆比使用国产非转大豆来得划算,这些都无可厚非。接下来,如果想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要避开国产大豆在油脂加工领域的出油率低和价格高的劣势,充分发挥国产大豆非转基因和优质蛋白两个差异化特征,如果难以“分庭抗礼”那就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世界上的大豆出口大国,由于种植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所以亩产比国内高,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实施先进的大豆生态高效增产组装技术,以提高产量。通过这些途径,相信现在的大豆供给局面会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