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选 Offer?这几个原则考虑一下
以前在文章中写过面试话题,今天聊聊职业选择,也就是选 Offer。面试是公司选择你,Offer 是你选择公司。
程序员这个职业在初期,门槛比较低,快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在工作中能参与有挑战且持续的项目,加入有活力和学习氛围的团队,初级程序员很快就能成长为高级工程师。这也是很多老程序员的焦虑所在,一旦自己稍微松懈一点,没能及时迭代自己的能力模型,那行业内不断涌入的新人就可能对自己形成威胁,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新人都充满竞争力,并且,企业需要付给他们的钱还比你少。
所以呢,对于程序员来说,薪酬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成长、看未来。提几个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原则,供大家参考一下。
1、公司对这个职位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样的?
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成长型公司,公司业务的试错和调整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公司设定一个具体岗位,意味着对人才管理的规划,即便发展过程中会不断迭代,但最初的职位规划应该是清晰的,比如半年内希望这个岗位完成一个什么产品的研发。
公司对人才职位的规划,尤其是技术人才职位的规划,其实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的未来。对于产品不是很丰富的公司来讲,基本上就代表这家公司的战略规划了。大家如果关注一些独角兽公司技术岗位的招聘 JD,基本就能知道这家公司未来一段时间打算做什么。
所以,大家应该尽可能加入一家重视人才成长和职位规划的公司。俗话说,人怕入错行,即便入对了行,加入一家没有规划的公司也是一件闹心的事情。
2、技术是不是该公司的核心驱动力?
加入一家公司,肯定希望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如果你是个软件工程师,加入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就是最好的选择。
什么是技术驱动?就是整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技术这个原始驱动力上。这样的公司会在技术领域投入重兵,重视技术团队的成长,以技术壁垒为竞争要素。在这样的公司,程序员是被当做天才和宝贝,他们可以为了一个算法的优化争论不休,并逐步趋近完美……
要知道,很多互联网公司技术并不是核心,商业模式才是。最后能够享受红利的,未必是技术人。
3、你能在这个岗位上学到新的技能和技术吗?
每个程序员都希望在新的岗位上学习到新的东西。维护遗留代码,重复写业务逻辑,这些事情不是不能干,而是要少干和巧干,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尽量去争取参与时间价值比较高的工作。否则,你写一年重复性的代码成长性是很差的,而别人却在挑战中一年获得了三年的经验,一来一去,差距会不断拉大。
尽可能选择那些应用场景丰富,有数据,有业务的高速成长的公司,业务的高速增长会驱动技术发展,这样技术人有机会去造新的轮子,而不是写 CRUD;去挑战新的技术应用场景,而不是一直重复自己的工作。
实战是提升技术能力的最佳途径。在高速成长的公司,技术挑战也是指数级增长的,年轻人会有快速成长的机会。另外,业务场景丰富的公司边界很模糊,工程师同样可以参与产品和业务的发展,能够扩宽技术人的视野。
4、你对将要做的事是否有兴趣或热情?
我们常说,工作中不应该过于强调「兴趣」,很多人把事情做好了,也就有兴趣了。不过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够把兴趣和工作完美的结合起来,就是一件美妙的事了。比如我在痴迷编程的时候,就希望自己能写最核心的代码。等我醉心于产品构建的时候,我就想到一个能够掌控产品方方面面的地方去做事情。
如果一家公司做的东西恰好是你当前最痴迷的领域,能让你接触到最感兴趣的技术和业务,那你的热情一定像钱塘江的潮水一样澎湃。永远要记住,热爱可以抵御工作中的枯燥和岁月的漫长。
5、你的职业选择和追求是否匹配公司的企业文化?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大家都在说公开透明、鼓励创新、诚实正直这些普世的企业价值观,但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比如有的是工程师文化主导,有的是设计和交互驱动,有的产品经理盛行,有的 HR 和管理强势等等。找到和你基因匹配的公司,也许能够事半功倍。
作为一个程序员,能够找到一家工程师文化盛行的公司,就是最好的选择。
那什么是工程师文化呢?其实就是工程师驱动,硅谷的 Facebook、Google、Airbnb 都是这样的公司,以社交巨头 Facebook 来说,从扎克伯格到基层员工,一半以上是工程师,工程师的话语权很大。他们可以自己立项,发起产品,选择技术框架,选择要不要写文档,看数据,基于灰度发布做流量实验,等等。
事实上 Facebook 很多项目或产品组都没有产品经理,尤其是技术类产品。即使那些具备 UI、交互、 新功能的产品(比如改变 TimeLine 的呈现方式),产品经理更多的作用是写需求、协调各方资源,组织会议。产品方向发生分歧了怎么办?大部分时候,工程师和 PM 交流沟通就解决了。解决不了的,听工程师的。Facebook 也没有架构师的角色,所有的工程师都会深度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谁干的好,谁干的差,代码质量等等,基本上一目了然。
工程师加入了这样的公司,自然是如鱼得水。除了国外这些巨头,国内也有公司奉行工程师文化,比如字节跳动,从名字上就很「工程师」,字节在跳动嘛,工程师一看就很喜欢。
工程师文化重的公司,基本上都是技术驱动的公司。字节跳动 CEO 张一鸣之前就说过:(字节跳动的)核心竞争力直接来说是我们的产品,产品背后是我们的技术系统,技术系统背后是我们的团队和文化。这里面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人才。
通过这个“技术”和“人才”,字节跳动这几年在互联网行业里,吸纳了很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我有不少朋友就在字节跳动工作,他们和我说,公司第一非常愿意给年轻人机会,第二公司非常的扁平。在字节跳动公司,任何人可以看到任何人的 OKR,你可以看到张一鸣最近在干啥,也可以看其他团队的目标是什么。作为普通员工,你还能申请看所有头条系的产品数据,向你的直属领导申请就好了。字节跳动内部的理念是:多提供 context,减少 control,决策指令不是单纯的上传下达,而是让同事之间通过提供上下文,通过内部信息透明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提高效率。
这是说人才文化,那“技术”方面呢?字节跳动现在除了有今日头条和抖音这样的国民级产品,还有内容社区、搜索、社交、教育、企业服务等各种产品,对于有能力的年轻人来说,有尽情施展才华的空间,也意味着更多的成长机会。
丰富的产品,意味着丰富技术应用场景,广阔的用户群,意味着充足的数据和训练样本。能够依托产品,在数据、算法、内容之间形成完整的反馈闭环,这对于大数据和算法方面的人才简直就是福音,你可以利用这样的优势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在小公司是不可想象的。在数据量不够大、训练样本小的情况下,即便做出一套模型,也可能没法验证和实验。
字节跳动目前聚集了国内外的顶尖技术人才,包括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几个技术大牛,比如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维英,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原主任李航,原百度美国深度学习实验室“少帅科学家”李磊等等。
朋友说字节跳动里面最喜欢说一句话,叫“和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情”。对于我们技术人来说,和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情,其实得到更快速的成长,简单来说,比如你天天和职业球员一起打球,你的水平一定会很快超过业余选手。
祝你选择一个好的 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