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中软国际能否稳坐“IT 服务一哥”的位置?

近日,中软国际斩获“新财富最佳 IR 港股公司”大奖,让其在 IT 服务行业又风光了一把。

根据其最新财报来看,2019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 55.38 亿元,同比增长 15%,但净利润方面却没有多大的作为,同比增长 1.1% 为 3.63 亿元。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背后,也暗示了中软国际背后隐藏着相应的风险。

对于这一现象,公司高层解释称主要由于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研发投入上也在不断增加,公司在云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包括云集、云上解决方案等,都有一些投入。对于目前聚焦于云服务转型的中软国际,未来在研发投入上定会大增,相应的利润承压也是难以避免。事实上,除了这些来自于自身的隐忧,还有来自大环境和同行对手的诸多挑战。

“新财富最佳 IR 港股公司”背后的中软国际

作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电子政务领域的 IT 服务商,中软国际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业界瞩目的成就。并在 2003 年 6 月成功敲钟港交所创业板。2005 年收购了专业从事外包业务的北京中软资源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而外包业务也成为了其今后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 2008 年 12 月中软国际由港交所创业板转入主板上市。目前,中软国际成为了一家可提供全球化软件与信息服务的企业。2018 年其营收和平均市值均突破百亿,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软件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的龙头企业。股价方面,自公司上市 16 年以来,最高上涨近 20 倍。但由于华为是中软最大的客户,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的影响下,公司股价从 18 年高位 7.7 港元反复回落,目前报 3.61 港元,近期已到 10 倍 PE 的历史低点。

根据其上半年的财报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的 6 个月内,公司营收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幅度,增长 15% 至 55.35 亿元。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营收实现逆势增长,并首次进入全球 IT 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排名 top100,并在今年 460 家港股通候选公司中脱颖而出,蝉联“新财富最佳 IR 港股公司”大奖,展现出了不错的市场战斗力。但光鲜亮丽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大大小小的挑战。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 仍有多重难关需要闯

2019 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据新浪财经消息显示,今年中国第二季度的 GDP 增速为 6.2%,未来还会继续放缓。大环境的不利好对中软国际来讲也会存在相应的挑战,加之在中美贸易贸易摩擦反复不定的复杂环境下,也给中软国际的营收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1、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且毛利率有所下滑

中软国际在今年的中考成绩中显示,在营收良好增长的情况下,利润却基本持平。营收同比增长 15%,但利润却只实现了 1.1% 的增长幅度。而且公司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上半年大概下降了 0.6 的百分点。

对于这一现象,中软国际解释道,受华为今年业绩波动情况的影响较大,这种波动是的公司的人员闲置成本有所增加。且目前公司正处于云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对于研发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基于这两种情况,港股研究社认为,未来因为中美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令中软国际的业务存在相应的变数,相关业务的波动,下半年仍将会持续,毛利会受到一些影响。加之,公司在云业务转型战略上的不断推进,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因此,2019 全年度的利润依然不会有惊人的增幅出现。

2、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较高 重要客户的任务直接影响公司营收

众所周知,华为是中软国际最大的客户,以 2018 全年度为例,来自华为的营收在总营收的占比中达到了 53%。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华为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在 2014 至 2016 年增加了 24 个百分点,此后基本保持稳定。2015 年来自华为的收入增加额贡献了整个公司收入增加额的 88%,2016 年则贡献了 102%。而最新财报也表示,营收对大客户的依赖比较强。

而中软国际作为一家主要以服务型收入为主的企业,前五大客户占总服务性收入的比重在 2018 年达到 69%,前十大客户的占比为 73.6%,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其 2019 年的财报也显示,技术专业服务集团收入和服务型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17.8 和 18%,主要是来自华为、腾讯、阿里以及平安集团等核心用户。

可以想见,对于奉行大客户战略的中软国际来讲,前十大客户的任何重大变动都有可能对公司的收入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上半年华为业务的波动对公司的影响,便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大客户业务的波动将直接对中软国际的营收造成直接影响,这就是一把双刃剑,也潜藏着相应的市场隐忧。

3、云智能业务增速明显 但竞争对手分流力量不容小觑

据其最新财报显示,上半年云智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30.7% 至 9.69 亿元,增速明显但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中并不大。同时,再产业互联网市场的竞争开展的如火如荼之际,云服务市场还存在诸多的竞争对手。

以 BAT 为首的科技巨头们都在着手布局产业互联网。百度在今年上半年与中软国际达成战略合作,于百度而言,是其人工智能实现规模化落地的重要标志,于中软国际而言,有了互联网巨头的加码自然是有利于业务的拓展。与此同时,阿里以 36 亿入股千方科技,瞄准了智慧交通及边缘计算,在国内的云服务市场,目前阿里云可以说是拥有充足的话语权。此外,今年 5 月份,UCloud 也披露了“+U 合作伙伴计划”,推出七大行业解决方案,开始争取产业互联网客户。

而腾讯云目前在“云 + 数据库”的战略上不断发力。据 Gartner 报告显示,2018 年腾讯云数据库市场份额增速达 123%,位列国内所有数据库厂商之首,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了连续两年增速前三的迅猛势头。而在 A 股上市的博彦科技,也早就与腾讯牵手。博彦科技长期扎根于包括大中华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在内的全球市场,对各国宏观经济、本地政策及市场布局的现状及变化有着深入的理解。而腾讯云也在积极推动海外布局,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地都建有数据中心,助力博彦科技在海外的业务拓展。

除了上述竞争对手,还有文思海辉、软通动力等知名 IT 服务提供商也在极力布局云智能业务。如此看来,中软国际在这一领域的日子也并不会是那么的轻松好过。

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 中软国际如何抓住风口?

据行业数据显示,目前企业大概会将 20% 左右的应用迁移到云端,但是到 2025 年,企业将会迁移 85% 的应用到云端。如此看来,云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异常广阔。中软国际如何把握这一风口,抓住云服务市场的红利?

结合中软国际的最新财报来看,其云智能业务增长速度值得肯定,但 9.69 亿元的营收在总营收的占比中着实不高,在未来广阔的云服务市场背景下,意味着中软国际的云智能业务依旧具有不少的想象空间。公司应顺应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抓住云服务需求爆发的发展机遇。

1、云业务升值空间巨大 值得进一步深挖

目前,中软国际凭借多年为客户上云的经验,在沉淀多款云产品的同时,做到打磨标杆客户,为公司的营收带来稳定性的收益。在云服务层面上,构建了相应的云管服务体系,大数据业务逐步扩大行业布局。譬如,在金融、机场、一卡通、政务等行业具有相应优势,持续深耕高科技和汽车行业,并在烟草、房地产、食品等行业开拓新客户新业务。结合未来云市场的上升空间,从其行业的发展层面来看,这一方向是趋势也是必然,值得肯定。

但行业在具有巨大上升空间的同时必然蕴含着巨大的利润价值,从而使得参赛者们绞尽脑汁各自出招,企图快速在市场上抢占相应的山头。市场残酷的竞争,对中软国际未来在云业务上的发展充满挑战。

2、致力新兴业务“解放号” 构建软件开发领域的云生态

目前,解放号的商业模式持续演进升级,已形成了专注于软件开发领域的云生态。平台已经汇聚 43 万工程师、2.5 万家服务商和超过 5.7 万家发包企业,累计发包额近 50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号连接政府需求的“云集”业务正在被快速地认可、应用和推广。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业务的增长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转化为收入,换言之,还没有很理想的变现效果。解放号平台以及云业务都属于 IIG,IIG 近五年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仅为 4%。2018 年 IIG 占总营收的比例为 13%。解放号的迅猛发展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收入的增长。

综合来看,未来的中软国际能否在大时代转型中依靠云业务继续稳坐 IT 行业一哥的位置,尚没有答案,但可以想见的是,在云业务转型浪潮中中软国际的发展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