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组合的服务器,是未来数据中心的首选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服务器越来越多的被人熟知,这个看起来“冷冰冰的大家伙”,正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你刷过的每一条抖音短视频,看过的每一篇新闻,朋友圈点过的每个赞……背后都离不开服务器的支撑。

  如今服务器的发展已经有几十年了,在这期间,服务器经历了不断的演化升级,形成了当前的服务器体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服务器的那些事。

  服务器第一阶段:助力人类登上月球

  1946 年,这一年对于人类的计算机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它揭开了科学计算和人类信息技术的新纪元。

  由于当时电脑的元件采用的是电子管,所以整个计算机非常巨大,并不适合个人应用,更多的是应用到一些科研领域。

  在 1964 年,IBM 开发出了 System 360 大型机,它被称为第一代服务器,采用的是集成电路设计。这让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每秒钟达到了 100 万次,但是其价格非常昂贵。

  大型机协助美国太空总署建立阿波罗 11 号的数据库,完成了航天员登录月球的计划。

  在 1965 年,DEC 公司开发了一款 PDP-8 小型机,掀起了一场小型机革命。这台小型服务器体积变小了、更加易用、价格也更便宜,深受用户喜爱,推动了服务器技术的进步。

  当然,那个年代的小型机并不等同于今天的小型机。今天的小型机,是指计算机技术发展到 90 年代,由原来的大型机衍生出来的一种针对中小企业低成本的 Unix 服务器,这类服务器通常采用 RISC CPU 和 Unix 操作系统,因此国外将其分类为 Unix 服务器。

  服务器第二阶段:x86 的腾飞

  从 80 年代到 90 年代,服务器市场一直是 RISC 阵营牢牢控制。不论是 IBM 的 Power,还是 SUN 公司的 Sparc,都曾是市场的绝对统治者。大型机、小型机的名字也在这个时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而在 1989 年,服务器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变化。Intel 成功将 Intel486 CPU 推广到了服务器领域,由康柏公司生产了业界第一台 X86 服务器。Intel 这一创举让服务器变得低廉。

  相比于大型机和小型机,x86 服务器的体积更小,价格更低。更重要的是,随着英特尔的强大,x86 服务器的生态越来越完善,标准越来越统一,让企业应用迁移越来越简单。

  并不像大型机和小型机各自为政,互不兼容,x86 服务器让很多软件应用很难得到灵活的迁移。

  从 90 年代至今,x86 服务器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小型机市场冲击非常严重。

  如今,x86 服务器近乎统治了整个服务器市场。除了大型机在一些关键业务中仍在应用,曾经叱咤风云的小型机厂商们要么转型,要么被收购,要么倒闭。

  进入移动和云计算时代之后,虽然英特尔在 PC 和移动市场受到了 ARM 等新技术的挑战,但是在服务器市场,英特尔的 x86 服务器依然一家独大,其他厂商的处理器很难挑战它的统治。

  服务器第三阶段:可组合应对未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x86 服务器在数据中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应用的多样性,刺激着 x86 服务器不断进步来满足需求。

  那么服务器的下一阶段,将如何发展呢? 答案就是可组合基础架构。

  随着软件定义的发展,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诞生,不同厂商的 x86 服务器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小,这有利于大型数据中心的应用,让不同厂商的服务器能够满足数据中心不同的需求。

  可组合基础架构 (Composable Infrastructure),即构建类似云的基础架构的想法,其中所有数据中心资源汇集到一个池中,应用程序可以最快速有效地从中获取到其运行所需任何内容。

  当你不再需要这些资源时,它们会重新进入池中。这不是虚拟化操作系统,而是将其与底层硬件区分离开来。可组合的好处就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构建不同的需求,在大幅降低自己运营成本的同时,提供业务的灵活性。

  真正的可组合性,要求底层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能够被解耦,分解为其组成部分。因此,处理器、存储类内存、加速器和网络等资源,是以临时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并可根据软件应用程序的要求即时“组合”。

  当然,这项技术在今天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对于可组合的发展,无论是国外的 HPE, Dell,还是国内的华为、浪潮、联想,都在密切关注这方面的发展,而它们的产品也越来越来越向着可组合的形式发展。

  相信不久的将来,可组合的服务器将成为企业数据中心的首选。

  责任编辑: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