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岁潘石屹下决心学 Python,60 岁程序语言之父们还在敲代码,你呢(二)

Python 之父——Guido van Rossum(63 岁)

Guido van Rossum(龟叔),出生于 1956 年,江湖人称“Python 之父”、“仁慈的独裁者”。因开创 Python 语言被世人所熟知。

Python 之父,Guido van Rossum

1982 年,龟叔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即使拥有双料资质,但他更喜欢计算机所带来的乐趣:

我总是趋向于做计算机相关的事情,热衷于做任何和编程相关的工作。

那么 Python 是怎么诞生的呢?先介绍一下大背景。

当时龟叔已经接触过诸如 C 或 Pascal 等语言,这些语言设计原则主要是让机器运行的更快。与此同时 80 年代也正在掀起个人计算 (PC) 机的浪潮。

但可想而知,配置是完全跟不上的。举个例子,早期的 Macintosh,一个大数组就有可能占满内存。为了提高效率,程序员们在使用编程语言时候,不得不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虽然龟叔很熟悉 C 语言,但他更喜欢用 Shell。虽然 Shell 并不是真正的编程语言,但是 C 语言上百行代码才能实现的功能,Shell 几行就能实现 (因为它的本质是调用)。但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不能全面调动计算机功能。

这时,ABC 语言让龟叔看到了一丝希望。

ABC 语言是荷兰的数学与计算机研究所开发的,龟叔在这工作时也参与了它的开发。简而言之,ABC 语言最大的亮点就是易用

1989 年圣诞节期间,龟叔因为无聊,就决定开发一种新的脚本解释程序来继承 ABC 语言。而龟叔又是英国电视喜剧 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 的热衷粉,故取名 Python。

1991 年,第一个 Python 编译器诞生,是用 C 语言实现,并能够调用其库文件。

最初的 Python 是由龟叔一人开发,但他的同事在使用后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反馈意见,并参与到了 Python 的改进工作。于是乎,龟叔和这些同事便构成了 Python 的核心团队。他们将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 Python 的发展。

由于 Python 注重逻辑的思考,而非常细枝末节的东西都交给了编译器去处理,所以深受程序员们的喜欢,并迅速流行起来。

时至今日,已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之一。

而龟叔虽然一直身在企业工作,但仍对 Python 的开发进程保持关注,并在必要的时候提出意见作决定。因此在 Python 社区被誉为“仁慈的独裁者”。

直到去年,龟叔因为一个 Python 的改进提案 (PEP 572),决定退出核心决策层。他在邮件中写道:

我不想再为 PEP 如此劳心劳力了,尽管我在进行着如此艰难的战斗,却发现仍然有很多人不满意我所做出的决定。

这一消息引起轩然大波,许多网友纷纷留言“人生苦短,Python 需要你”。

龟叔回应道:仍会在幕后出现。

就在前不久,龟叔发推宣布正式退休。

可谓是苦乐参半:我要离开 Dropbox 公司,以及现在,我已经退休了。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将怀念在这里的工作。

网友对其留言:退休意味着推出一些有趣的项目,能否知道你在其他地方在做些什么吗?

龟叔对此回复了“PEG 解析系列概述”的链接。

再者,量子位之前报道过网友统计各路大佬提交代码 (git commit) 时间分布。龟叔堪称夜行兽,24 小时都在提交代码。

看来龟叔的退休生活仍将投入到编程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