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投融资聚焦在娱乐方向,但 VR 行业的高烧退去了吗?

一、VR“退烧”了吗?

2016 年被认为是 VR 技术爆发的元年,围绕 VR 领域的企业和融资可谓是遍地开花。但此后 3 年过去,VR 行业似乎并没有具有代表性的爆发事件发生,反而有不少先行者「血的教训」:2019 年 9 月,Oculus Connection 6 大会上,Oculus CTO John Carmack 承认基于智能手机的 VR 头显——「三星 gear VR」设备已走向末路;10 月 15 日,谷歌在秋季发布会上正式宣布,Pixel 4 手机不再支持虚拟现实平台「Daydream」,也不再销售「Daydream View」等移动端设备。

在新经济的舆论场上,人们更多地在谈论大数据、智能制造和区块链,VR 看起来像是被吹到了故事之外。

但真实的事情是,当热浪褪去,理性才能生长。

关于 VR 的探索并没有停止。今年年初,五大虚拟现实公司 —— Oculus、HTC、三星、谷歌、宏碁 Starbreeze 以及索尼 ,携手创建了一个“全球 VR 协会”,希望汇集旗下所有的行业专家,找到推动 VR 开发和采用的最佳实践方法,包括推动制定软硬件发展的行业标准。

在投融资方面,2019 年上半年全球 VR 领域的融资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接近 50%,在下半年 7、8 月份的融资就超过上半年的总和;在国内,今年上半年的融资额与去年持平,但在下半年也出现了增长,7、8 月份的融资额就比 2018 年下半年增长 342%。

在这些被投项目中,有 29% 聚焦 VR/AR 娱乐,有 31% 聚焦 AR 硬件。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基于穿戴设备的 VR/AR 娱乐依旧是主流方向。

如果说 VR 行业还在蓄势,VR 还有哪些具备想象空间的应用场景?

二、内容恰恰不是短板

梦神科技是重庆本土一家专注于 VR 行业人机交互解决方案的生态服务型公司。走进梦神科技位于重庆市高新区的办公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偌大空间里一排排顶部悬挂、如钢铁侠战衣般的 VR 穿戴式装置,让人恍惚间以为误入了超级英雄的试炼场。

打造这些穿戴式装置的“钢铁侠”本侠冯博,身上并没有漫威电影里小罗伯特·唐尼狂放不羁的影子。相反,他惜字如金,甚至自带一丝高冷的气场和天然的距离感。不过,一聊到 VR 行业和关于黑科技的遐想,他就两眼放光,变得健谈起来。

冯博拥有⼗余年三维动画、电影后期特效经验。在他看来,内容生产在整个电影、动漫、游戏产业中处于一个弱势地位,就像为李安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制作特效的公司,竟然在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奖之后宣布倒闭。

 “做内容的天花板大家都知道在哪里,这仿佛成了一种既定的命运。”

冯博想要为内容生产搭建更广阔的平台。2016 年,VR 正值风口,冯博和他的团队看到了机会,从单纯的内容生产转向 VR 终端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用冯博的话来说,他既懂内容,又拥有生产硬件的资源,选择在 VR 领域创业是水到渠成的事。他父亲多年来一直从事摩托车配件的生产,这些工业生产资源可以被用到 VR 终端的制造中。冯博将梦语者的根据地放在重庆,看重的也是重庆的工业基础。

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拥有 39 个工业门类,虽然今天这些工业制造商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但互联网和新技术会成为它们“渡劫”的诺亚方舟。

冯博希望找到一个解法,既能找到 VR 终端设备往前一步的突破口,又能赋予传统行业新的生机。

在做内容出生的冯博看来,VR 最短的那块板,恰恰不是内容。而是少了人机交互环节,VR 的优点变成了缺点。

首先是它一直以来被吐槽无数次的“眩晕”。为什么使用手机或 IPAD 时不会眩晕? 因为手机和平板带来的视觉效果太“假”,以至于大脑没有骗过前庭。而产生眩晕的原因正是 VR 的优点——逼真。

其次是安全问题。VR 的体验者背后会吊挂一根连接机器的线,这在游戏体验中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极易被拽断或摔倒。而这又从侧面反映出 VR 的优点——沉浸感,因为太投入以至于忘记了身后线的存在。

最后是使用场景的问题,手机、电脑甚至电影院都有它特定的使用场景,但 VR 的使用场景却是未知。

解决这些问题,是冯博探索 VR 领域的起点。

三、实现人机交互从抗眩晕开始

技术是 VR 发展的底层逻辑。只有这个底层逻辑跑通了,才能去谈内容生产和应用场景。

针对 VR 的各个「槽点」,梦神科技提出了七大解决方案:抗眩晕、无人自助系统、势能移动、AI 语音操控、动作捕捉、被动力反馈、主动力反馈。

 * 首先,他们发现 VR 设备令人眩晕的终极原因在于运动趋势和身体不一致。于是 3.0 系统成功揭开了「为何司机开车不晕车」的谜底,即:①主动操控 ②运动趋势与身体一致 ③过程中配合力反馈。从而解决了眩晕的难题。

  • 其次,他们抛弃了传统手柄,通过「势能操作」实现移动,体验者只要做出行走移动的趋势姿态就能完成 VR 世界中的自然移动而不需要真正迈步行走。

团队曾经尝试使用 VR 常见的「大空间」(游戏面积与实体空间按照一比一设计),但很快发现了弊端。其一从技术层面来说,大空间受家庭住宅面积影响,需求较低频无法 TO C,面积和游戏题材、空间都无法标准化;其二从商业角度看,大空间会长期存在,但始终无法做大;同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无法达到人类长久以来所向往的自由、不受束缚。

而「势能移动」移动不仅意味着原地无限,极大程度缩减了成本,降低了安全隐患,也更助于规范化内容标准。也节省了体力,让你更充分地沉浸于游戏。

  • 第三,梦语者 VR3.0 添加了「力反馈」的功能。由于体验者的视角存在盲区,无法兼顾身后及左右,如果设立专人引导,又大大丧失了游戏的自由感。而机甲上的「力反馈」则能通过振动等方式给予体验者提醒。梦语者 VR3.0 将 VR 从眩晕到成本,再到交互、安全和内容标准化等多个痛点进行逐个击破。

凭借这些解决方案,2017 年 6 月,「梦神科技」获得了曲速资本的千万级 Pre-A 轮投资。

四、「慢」生意的突围

回到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除了娱乐 VR 还有哪些拥有想象空间的应用场景?

2019 年,5G 的正式商用为「退烧」的 VR 带来了希望。据 2019 世界 VR 产业大会上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5G 解决了 VR 产品因带宽不够和时延长造成的图像渲染能力不足、终端移动性差、互动体验不强等痛点问题,能够快速推进 VR 终端服务的产业化进程。”

同时,随着云业务的快速发展,VR 也再次升级,与云融合。云对 VR 产业的终端和应用两方面均有加持,云的结合让 VR 设备昂贵而沉重的一体机和专业 PC 更加轻量化,大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另外,云也能让 VR 应用如手机中的 APP 一样广为流传,实现更大的用户基础,让开发者更容易获利。

在 5G、AI、云服务等多个技术的加持下,梦神科技又进行了一系列商用领域的探索,为航天、教育、民用级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的 VR 场景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其中需要强调的是 VR 在民用级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这个有很强的现实需求,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2019 年 9 月 2 日,刚刚在 6 月庆祝了 200 岁生日的拉丁美洲最大博物馆——巴西国家博物馆突发大火,2000 万藏品毁于一旦;

2019 年 12 月 8 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州相继发生了 140 起森林大火,其中包括一场异常凶猛的“特大火灾”。大火持续了 100 多天,造成 6 人死亡,1000 多座房屋被毁,而森林中死伤的野生动物不计其数。

火灾、地震等突发灾难由于环境复杂难以预估,常常造成救援人员的无辜伤亡。而 VR 技术特有的沉浸感则能模拟多样化的演习现场,让救援人员身临其境的同时也保障了其安全。

梦神科技针对民用级公共安全打造的体验中心,通过系统产品标准化安全设计,100% 保证了公安、消防、警察系统体验人群的安全。VR 沉浸式实景教学具有成本低、可高效、反复训练的优势,同时不受空间、场地、时间、天气等外在因素的干扰。既提高了公共安全防患意识、减少了伤亡,又提高了培训效率和覆盖率。

2019 年,梦神科技成为了华为云的生态合作伙伴。携手华为云推出的新型梦语者 VR 民用级公共安全实训系统」将提供给各区域公安部进行民警的 VR 化培训。该系统将每一个受训警员通过梦语者 VR 势能反映舱的行为数据进行本地化抓取,再通过华为云端传输。数据将记录和考核每一个警员在 VR 实训过程中的行为操作流程和规范是否达标,以及应急反应时间和协同能力。这些数据通过华为云数据存储、可视化分析、归档,支持 5G 网络共享。升级后的公安系统将有效统计每个城市区域对于公共安全训练的管理,如:哪些城市 / 乡镇消防安全意识不达标?哪些城市 / 乡镇地震避险意识弱?哪些城市 / 乡镇校园急救安全意识不达标?公安系统更够通过这些训练数据对于这些城市给予更多的支援和加强训练的机会,提高全国综合公共安全训练标准。

同时,梦神科技还针对民用级公共安全机构的要求提供定制化方案,根据占地面积和设备数量提供大型、标准、小型三种参考方案。并针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反恐安全等开放了安全课程。

今年 10 月 28 日至 31 日,华为技术(泰国)有限公司在泰国举行的 20 周年庆典 Digital Digital Big Bang 东盟互联互通上宣布创建集成生态系统的新愿景和技术成果,梦语者 VR 代表 5G 智能生态系统之一在 Internet+AI VR Experience Space(互联网 + 人工智能 VR 演示空间)展区演示了全新的文旅、消防、教育领域的 5G VR 人机交互商用方案。

展出后梦语者受到泰国总理关注,就在本月梦语者 VR 基于华为云的 5G 终端正式出口给东南亚,成为中国式科技和创新影响全球的一份子。

在应用落地方面,梦神科技还在浙江等地打造了一套针对消防、协警、武警的训练基地,未来在北京和上海地区也会陆续铺设。此外,梦神科技还于今年 3 月向第三方平台开发者免费开放人机交互产品 SDK 工具包,旨在通过提供行业标准让内容开发者不再为硬件烦恼。

“华为云是我们的底层刚需,我们也希望成为 VR 行业的人机交互底层配件,类似于发动机,你可以买我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至于你是去造 SUV 还是面包车还是轿车,是大家的选择。”冯博说。

 小结:

「脑机接口可能是 VR 技术的最终形态」,这一猜想已经在诸多脑洞大开的科幻剧集中体现:在科幻迷你剧《黑镜》第五季中,昔日用 PS4 打《街头霸王》的好基友如今只需将芯片接入脑内并连接屏幕,即可进入游戏场景中像真人一样 BATTLE,并能还原所有触感;科幻动漫《瑞克和莫蒂》中,所有美好或痛苦的经历都会从大脑导出备份至各式试管内,只需将试管插入头戴的读取器头盔,即可再次「真实还原」那份记忆。

冯博是个狂热的科幻迷,他甚至认为 VR 可能是人类未来的「最后一站」。“很多人预言人类未来的终极科技是什么,6G?新材料?AI?物联网?我认为是 VR。物联网、互联网包括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那当我们完全被“解放”后我们做什么?一定是沉浸于虚拟世界充分体验科技带来的快感。VR 的终极一站就是”黑客帝国”,人们将依赖脑机接口生活。”

狂热的另一面是理性。冯博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在还是“VR 行业的石器时代”。要想跨越石器时代,必须一个一个的 BUG 去破解。

在这个人人都想快、想资本扩张、想做独角兽的时代,冯博却给整个公司设计了“三年打基础,研发十年才能勉强称得上是一个 TO C 的相对成熟的产业”的发展规划。

他把终极目标拆成 10 个碎片,每个碎片是一年。他说“每个碎片都能够打造出该阶段能变现、盈利的产品,从而支撑公司走下去。但当第十个碎片拼好的时候,它瞬间就出现指数级的质变。”

敢慢是因为未来可期。更何况,VR 是人类共同的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