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备——让世界早有准备

灾备,被誉为企业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新时代产业信息化运营的保障体系之一。它的终极目标是确保组织单位的数据不丢,业务不停,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稳定地对外提供服务。

随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物联网、大数据、三网合一、云计算、医院信息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数字化转型趋势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而随着数据集中、数据挖掘、 商业智能、协同作业等技术的成熟,数据价值呈指数上升。大数据就是生产力, 数据作为生产资料已经逐渐成为全行业的共识,这必然导致灾备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灾备行业成为信息产业中最具有持续成长性的领域之一。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可以简称为“一委一行两会”,指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当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发生包括系统运行的安全事故时,会由上级管 理机构进行通报、警告和惩罚。

金融行业特征之一是信息化程度非常高,所以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安全与业务连续性遭受网络攻击、人为误操作、自然灾害的挑战越来越大。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普及与高频交易使得 IT 系统长期超负荷运载,而金融机构能够预留的停机时间窗口却在减少,如何保障金融业务、办公、财务、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不仅要选择适合自身生产环境的技术方案,还要考虑不同信息系统采用不同灾备方案,以达到 TCO 的最优化。例如核心业务系统采用热备方式, 非核心系统采用冷备模式。

金融行业另一个特征是对安全性要求也非常高,对于银行、证券等机构,都要求严格按照等保要求规划建设灾备中心。2011 年银监会就出台了 BCM 监管指引,对商业银行的 RTO 和 RPO 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根据业务重要程度实现差异化管理,确定各业务恢复优先顺序和恢复指标。商业银行应当至少每三年开展一次全面业务影响分析。商业银行应当识别重要业务,明确重要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所需关键资源及对应的信息系统,识别重要业务的相互依赖关系,分析、 评估各项重要业务在运营中断事件发生时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原则上,重要业务恢复时间目标不得大于 4 小时,重要业务恢复点目标不得大于半小时。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让世界早有准备!这是科技人的使命。“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从诞生之日起,灾备就不断经历各种技术的变革,从存储到大数据、云计算再到当下的智能化,这些新技术将在灾备业务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助力企业组织不断升 IT 系统性能、灵活性、易用性和性价比,供良好的产品体验,并影响 IT 未来基础架构的升级与发展趋势。 而这,既是技术发展的驱动 , 更是业务创新的需求。

作者:王博,哈密市商业银行,系统管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