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大计健康码:阿里腾讯神仙打架,跨省多码难互认,一码通天下有多难?

2020 年初,全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出行、复工被一个简单的二维码牵绊着。

作为个人的健康凭证以及通行证明,在当下疫情特殊时期,它决定了复工人员是否需要隔离以及顺利复工。由于不同地区的健康数据未实现充分互联互通,一省多码、一人持多码、数据更新不及时、持绿码前往异地仍需隔离等现象给不少复工人员造成困扰。

健康码作为新型的数字化防疫措施,背后牵涉千亿数字政务市场,巨头阿里、腾讯也以提供技术支持的身份参与其中,各自争逐宝地。

各地健康码的技术开发、数据库一致,但在实际推广落地过程中,各省份疫情管控情况不一,因地制宜,使得健康码「百码齐放」,给全国健康码的互通互认增加了难题。

撰文 | 力琴

** 编辑 | ** 四月

「我绿了,终于可以复工了。」

这是一位来自湖北微博网友的心声。

最近湖北提出持外省健康码可在湖北境内亮码通行,且不需多余的资料作为证明。同时,湖北还呼吁多省探索健康码跨省互认,杭州成为首个与湖北健康码互认的城市,这为身处湖北而即将赶为杭州复工的人们提供了便利,湖北人持有绿码回杭州上班可以不隔离。

但这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吐槽声主要集中在,除了与湖北建立互认的省份之外,从湖北返回其他省份还需要自行隔离 14 天。对于已经在一个地方隔离将近两个月的人而言,他们希望尽快打破「隔离」界限,凭健康码通行。但由于各地对疫情的把控不一致,「一码通行」仍需一段时间。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已下调了疫情应急响应级别,绝大多数地区已是低风险地区。3 月 1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必要的健康证明要做到全国互认,不得再设置障碍,不对人员采取隔离措施。

本应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却让微博网友小旭(化名)苦恼不已。他是湖北随州人,所在的地区早在 3 月 16 日就已经划分为低风险市县,他正准备前往贵阳上班,却被告知到达目的地需要自费隔离 14 天。贵阳所属的贵州已经被列为低风险区域。

全国正在推动各省份健康码互认互通。政策方面本应没有任何障碍,但仍有许多复工人员「卡」在了「重复隔离」的地带。

** 一 **

健康码跑遍全国

健康码开发的初衷是为了代替纸质凭证,减少居民交叉感染风险,为复工复产创造有序流动条件和全过程健康管理。这张带有「红黄蓝」三色的动态二维码会随着用户定期提交的健康状况、所处区域的疫情情况发生相应的变化。

小小的二维码背后,牵涉的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需求。当中有国家参与的力量,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也有互联网巨头参与其中,提供技术支持。

支付宝「健康码」的推出,最早源于杭州市的委托。健康码于 2 月 9 日在杭州余杭区率先推出,之后在杭州全市推广,在浙江 11 地市全部上线。3 月 4 日,由阿里云支持的「健康码」已在全国 24 省 200 多座城市落地。

腾讯健康码先于 2 月 9 日在深圳上线,随后应用到广州以及整个广东省。3 月 10 日,腾讯在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腾讯防疫健康码累计亮码超过 16 亿人次,覆盖近 9 亿人口,累计访问量破 60 亿,成为全国服务用户最多的健康码。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健康码便已经跑遍大江南北。健康码的推动有赖于各个省份政府以及各地大数据管理局等多方的支持。

阿里在杭州落地健康码的实践当中,有来自各方的推动力量,比如当地的防疫管理局、大数据局、公安局等,以及阿里作为技术提供方的支持。在支付宝平台上的健康码都是由各地政府来主导,基于各地大数据中心,以及用户自己申报,进而用政府制定的算法、规则来运行。

腾讯的推广方式也亦如此。在深圳,腾讯也与当地政府机关合作。在广州,腾讯与广州商务局合作,联合推出针对商场复工复产的健康码,继而演变为面向全广州市民的健康码「穗康码」。

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的健康码在落地形态上相同,都是在腾讯和支付宝找到相应的入口,输入相应的信息、名字等便可生成「健康码」。

通过腾讯和支付宝申请「健康码」填写的内容信息基本相同。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默认了个人姓名、证件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需要用户自主提交当前城市、是否接触过新冠或疑似患者、当前健康状况等信息,最后进行电子承诺,提交即可。信息提交完毕,就可以领取得一张属于自己的「健康码」。

两者推出的健康码在名称上有所不同。腾讯防疫健康码通常以所在省份的简写为命名,例如广州「穗康」、广东「粤康码」、深圳「深 i 您」、重庆「渝康码」、都属于腾讯防疫健康码系列。阿里巴巴推出的健康码通常以省份命名,例如海南健康码、杭州健康码等。

健康码和支付二维码、微信二维码一样,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不同的是,它扫描后关联的信息是个人健康情况,出入记录等信息。

键康码目前覆盖比较多的应用场景有,复工复产、道路卡口通行以及药店购药。由于各地的疫情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在公共场合已经不使用健康码作为凭证,只需检查体温即可通过。

杭州健康码应用场景

最为重要的应用场景是,企业复产、个人复工场景。企业要主动注册,进行「复工复产申报」,并组织所属企业员工自主领取健康码,并填报「员工返岗登记」,确保上岗人员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企业个人持健康码复工,这一应用解决了疫情期间繁琐的复工通报流程。

在入境人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健康码也发挥了作用,防止境外输入。针对境外人员的健康码使用逻辑与国内健康码极其相似,不过在颜色上稍微有些区分,实行橙、黄、绿三色分类。为此,浙江就已发放超 3 万多张国际版健康码。

** 二 **

巨头推码也受阻

目前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恢复原有社会秩序、复工复产成为当下紧迫的事情。健康码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防疫举措,现在亟需解决的是如何快速支持复工复产,打破全国化互通互信的障碍。

要实现健康码全国互通互信,前提是在技术开发、标准和数据上要做到统一。

事实上,各地的健康码已经具备了互认共享的基础数据。基于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的数据,平台共用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可能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县域疫情风险等级数据库,这样就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统一互认。

在技术层面,阿里和腾讯作为健康码背后的技术开发方,运用了统一的开发标准。早在 2 月 15 日,腾讯宣布与国家信息中心联合推出的「健康码标准」,正式被推荐给各地作为技术标准规范。据了解,腾讯防疫健康码和支付宝「健康码」背后运用的是 ElasticSearch 系统。ES 系统是行业通用的数据库系统,不存在技术难题。

既然健康码底层的技术开发标准以及数据都做到统一化,为何全国健康码统一化难题依然存在?

开发健康码是第一步,推广健康码则是第二步,实际上问题落在了推广层面上。健康码跑遍全国的过程并不顺利。

阿里和腾讯都发力健康码,挖掘数字政务市场背后的想象力以及领域话语权,难免会出现互相牵制的情况。早在 3 月 3 日,也就是「健康码」疯狂推广的时间节点,据澎湃新闻报道,多地反馈「健康码」无法在微信端打开。

「健康码」的技术提供方阿里方面核实此事称:「原因是微信全面封杀钉钉的域名,造成浙江等 24 个省市的健康码在微信端无法正常访问。」阿里钉钉相关技术负责人员表示,已经向微信平台提出申诉,但微信方给的答复却是「不予解封」。

在健康码实现全国统一化之前,在支付宝和腾讯任意平台都可搜索到各省份的不同版本的健康码。日前,支付宝和腾讯均在各自平台上线「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以此实现健康码全国统一化。

微信小程序 -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但是透过支付宝和微信小程序里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开通支持的省份信息来看,两个平台所呈现的省份不一致,数量上有所差异。在微信小程序里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中,目前显示接入城市健康码的城市仅有 7 个省份。在支付宝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中的城市健康码入口,显示接入的省份有 18 个。这也体现出在省份互通数据上,两者作为技术运营商磨合不够。

** 三 **

多码互认成难题

除了推广方面的障碍。健康码互认的难点还在于,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的不同。

早在 3 月 7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曾就「健康码」不通用一事可能产生的多方面原因进行了回应。

杨文庄表示,首先,目前不同省份的风险等级、响应级别和防控要求不同。其次,各地「健康码」生成的标准不一,有的对接国家平台的查询接口,有的依据当事人的出行轨迹,有的依据体温自报。

健康码只能证明受检者当时的状况,如何确认返工人员当下的健康状况、以及避免返工途中的染病风险,是互认健康码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纵观全国各省推出的健康码,大多存在名称不一易混淆、各地对健康码生成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这些都为推动互认埋下了难题。

健康码已出现省级和市级的版本,名称各不相同。例如,在广东省就有三种健康码,广东省的「粤康码」和广州市的「穗康码」以及深圳「深 i 您」。在江苏省就有多个健康码,比如江苏「苏康码」、南京「宁归来」、苏州「苏城码」、无锡「锡康码」等。

各地对健康码生成标准不一。以杭州为例,在系统分析完个人信息后,会得到一种颜色码。其中,绿码可以在市内通行,红码和黄码分别要实施 14 天和 7 天的集中或居家隔离,在此期间连续申报健康打卡正常后,才能转为绿码。以陕西为例,近 14 天内和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要判红码。

由于各省份的疫情防控形势不同,各省份通常需要因地制宜,从而导致各地健康码的生成标准不一致。此前就有网友反映,自己所在的无锡市存在不推广、不推荐三省一市互认的「苏康码」的情况,各码在省内互通互认依然很艰难。

虽然健康码仍存在因地制宜地的情况,但国家依旧在政策层面对健康码打开了「绿色」通道,为各地健康码互通互认创造空间。

3 月 1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必要的健康证明要做到全国互认,不得再设置障碍,不对人员采取隔离措施。这一政策对于复工复产人员利好,尤其对于在鄂处于低风险区域的省外务工人员。

与此同时,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也提供了三种各地跨省份互认共享的路径。

第一种,在不改变地方现有的健康通行码的情况下,通过跨地区防疫健康信息的数据共享,支持互认。第二种,在各地健康通行码与全国一体化平台的防疫信息码对接,以全国一体化平台上的防疫信息码为中介进行转换,从而实现跨地区的健康通行码互认。第三种,对没有建立本地健康通行码的地区,可以直接采用全国一体化平台上的防疫信息码。同时,结合本地的防疫健康相关信息,实现跨地区的互通互认。

这三种方式已经在推进当中。据悉,多地「健康码」已经签署互认协议,比如浙江与河南、海南,重庆与贵州、四川,四川与广东、浙江、云南等 10 省市。同时京津冀早已 3 月初已提出互通互认机制。前几日,杭州、深圳也纷纷与湖北互认。

目前互认的省份大多为互邻省份,地区之间衔接紧密,推动互认也有利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互认省份大多属于同一技术开发方,比如浙江、海南和河南健康码的技术提供方为阿里。

由于各省份健康码之间的差异较大,地方政府一般会要求务工人员在返工前先自己和输入地居委会和相关部门联系,才能确认是否可以健康码互认。

** 四 **

一码通还要多久?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由阿里和腾讯提供技术支持的健康码从杭州和深圳脱颖而出,再到慢慢跑遍全国,覆盖人数之多。健康码推广将近两个月,重新复盘健康码的推广节奏以及落地成效,仍有存在一些问题。

在微博「健康码」话题之下,有不少人反映健康码存在变色问题。据报道称,杭州一位徐女士发现自己的防疫健康码无故变红,导致自己被隔离,影响自家店铺开张,同时承担房租损失。

后来徐女士查明原因后发现,由于她的漫游信息显示,她在湖南吉首老家期间,也曾到访过湖北恩施。吉首与恩施相邻,她接收到了恩施的信号,才导致了这样的判定结果。

健康码之所以会变色,主要是各地对红黄绿码的判定标准不同。

就杭州而言,判定标准主要与三个维度有关:一是空间维度,某人所在地区的疫情风险程度;二是时间维度,某人去过疫区的次数和时间长短;三是人际关系维度,某人密切接触人员的状态等。这些指标量化打分,最终形成三色码。

因空间维度不同所造成健康码变色只是一方面。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因数据更新不及时,造成误判情况。一位打算回海南休息的武汉人葛蕾就是其中的例子,因健康码变红被挡在了登机口。

她曾于 1 月 24 日在二连浩特市确诊,一度被列为重症,但已于 2 月 6 日出院,并接受医学隔离观察至 3 月 9 日。她计划回海南家中休息,有关部门为她提供了治愈出院证明等 10 份证明健康状态的文件。然而,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不认这些,仅因她的健康码是红色而拒绝让其登机。

除了健康码变色问题,在微博「健康码」话题下,一省多码,一人持多码的情况也被反复提及,甚至不少人提及对数据泄漏的担忧。

对于数据泄漏的担忧,工信部表示,要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措施,防范数据的泄露、数据的滥用等违规行为。实际上,在健康码的推行中,诸如阿里、腾讯更多扮演「中介」的角色,相关平台也向用户强调确保信息不泄漏,以此打消人们的顾虑。

健康码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防疫措施,本应在复工、出行场景给人们创造便利,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顺利。从政策制定层面,各地均提出推广、落实健康码措施,原为疫情重灾区湖北也支持持健康码「绿码」通行。但由于各省份防疫初心以及标准不同,给全国健康码「统一化」埋下了一道障碍。另外,腾讯、阿里作为健康码背后的技术后盾也需要在技术上作优化,双方积极磨合。多方合力,才能促成「一码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