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经济已来,产业创新没有“隐秘的角落”
2020 年夏天,对这一代莘莘学子而言,经历有些特殊。
毕业班同学,没有常规的和老师同学的正式告别,没有毕业典礼,没有毕业合照。在疫情之下,所有人都在遵循社交距离。
教室之门虽然暂时掩着,但是数字课堂之门却悄悄开启。远程教育上线,响应停课不停学。有数据专门统计过,2020 年初,教育部组织推出 22 个线上课程平台,开设 2.4 万门在线课程。截至 2020 年 4 月底,有 17 亿学生远程学习。线上课堂,体验也新颖,比如著名导演大卫·芬奇就为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的 450 名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网课,内容不公开,只有线上学生看的到。
这种数字体验远不止于课堂,医院、工厂、物流、零售,千行百业都在加速走往数字化转型之路。刚刚揭晓的高考语文卷有这样一个作文题目——“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或许是最好的注解。物理世界的「距离」,一度让我们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但是数字世界的「联系」,又带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韧性十足的「5G 经济」
在物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韧性」,意指某种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越好,则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
物理学中的「韧性」,也被引申到经济学中,意指经济增长受到冲击后,有韧性的经济体通常具备较强的自我恢复和调节机能,能够较快地回归之前的增长路径,或者重新配置资源,以拓展新的增长路径。
「经济韧性」所强调的,不仅是一种抵御外部冲击迅速恢复的能力,而且是在冲击后能够顺应变化重新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能力。
虽然物理世界被隔离,但是数字世界的联系,却因网络技术而紧密。我们正在目睹,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就在赋予社会这种经济韧性。
甚至 5G 本身,也在得益于技术所带来的韧性。7 月 3 日,5G 标准第二版规范 Rel-16 冻结,至此,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意义也随之到来——这是全球第一个完全由在线方式讨论通过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而 Rel-16 的重头戏,是“考虑 5G 向垂直行业扩展”。
于是,“4G 改变生活,5G 改变世界”的判断,越来越清晰明了。高通公司总裁安蒙也在近期的一场演讲中分享,5G 技术正在为教育、健康医疗、社交互动等方面带来诸多益处。
安蒙所列举的获益行业,的确在当前情况下很活跃。过去半年,「在线教育」盛况空前。有数据统计,截至 6 月 29 日,平均每天新增 140 家在线教育相关企业。甚至,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本月初公布了一个相关职业,叫做“在线学习服务师”。
疫情之下,医疗健康领域,是另一个可以直接看到效益的行业。比如在很多定点隔离区,智能机器人经常忙上忙下,实现了人和物的连接,做到疫情零接触。“豹小递”就是其中一员,它行走的轨迹,覆盖了武汉火神山、郑州‘小汤山’、首钢医院、石景山医院、海淀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除了送货,它还支持报告查询、智能导诊等工作。而“豹小递”的智能头脑,来自高通骁龙芯片。高通安蒙很确信,通信产业,可以为医疗健康这个占全球 GDP 近 10% 的行业提供支持,扩大覆盖范围、改善体验并降低成本。
更不用说“社交娱乐”这样本身就扎根于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短视频平台正在兴起内容变现狂欢,直播带货等新玩法让流量与收益划等号。甚至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都登上人民网的 5G 网络直播间,把屏幕外的网友连接起来,让大家都来体验一把“云监工”。
▲ 图:高通在 Rel-16 中的关键发明
IHS 的《5G 经济》报告曾预测,到 2035 年 5G 将创造 12.3 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可以占 2035 年全球实际总产出的 4.6%。现在看来,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予经济的强大韧性,或许会让其经济价值推动力,像网络部署速度一样超预期。
释放 5G 经济潜力的「毫米波」
Rel-16 的完成,是 5G 标准的能力扩展。而毫米波,则是 5G 网络本身的关键进化。见证了全球通信产业几十载变迁的高通自然对此有发言权,安蒙认为,“毫米波能够真正释放 5G 全部潜能。”
5G 的频谱包括了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低频和中频段能够支持实现网络覆盖范围、容量和性能之间的“平衡”。高频的毫米波则能够充分释放 5G 性能、容量、吞吐量的“全部潜能”,特别是它能提供与云端无缝连接的能力,推动更多行业的创新。
运营商已经看到毫米波的优势,目前已有 120 多家运营商对毫米波投资。而随着运营商开始部署毫米波,普通用户已然可以享受相关服务。如下图,一用户使用 Ookla 进行测速的数据显示:毫米波峰值速率超过了 2Gbps,平均下载速率达到 6GHz 以下频段的 4 倍。谈及这些数字,安蒙也不止一次地表达”振奋”。
不过任何新技术的发展,当然不会只有美好,5G 有 5G 的阿克琉斯之踵,毫米波的部署也面临诸多挑战,而高通就充当了挑战背后的“山姆大叔”。
毫米波的第一个挑战在于“覆盖范围”。似乎毫米波会天生导致信号存在“隐秘的角落”。但学术界和业界领导厂商都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高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高通公司工程技术高级总监季庭方介绍道,“高通波束成形技术,能够实现超过 150 米的毫米波传输。该技术不仅通过了仿真实验,在场外测试也得到了验证。”
第二个挑战在于“是否能够超越视距传输和固定传输”。这方面也有进展,在 5G 设计中,有物理层信号,能够支持快速调整和切换附近的波束,可以很好地利用多路径和反射。意味着,如果信号被遮挡,手机上的另一个模块可以快速找到一条新的传输路径,这种转换从基站内拓展到不同基站间,保证毫米波信号在极具挑战的环境中也能稳定高速传输。
第三个挑战来自“终端”。毫米波终端是否能轻松便携?来自高通的方案已经证明,有了它的毫米波模组,不仅能满足功耗需求并提供最大化性能,还可以实现智能手机紧凑纤薄的设计需求。
今年 2 月,高通在美国圣迭戈市进行了 5G 毫米波 OTA 外场测试。为了验证毫米波调制解调器的性能,高通将手机放置于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中,例如人流量大且有人群阻挡的场景下测试。另一个极端测试环境是,将手机固定在无人机上,遥控无人机在园区内穿梭飞行。得益于高通波束管理算法,即使在以上种种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下,手机仍然能够保持高速网络连接。
▲ 图:如图所示,高通在德国法兰克福市区开始部署了 4 个 gNodeB 基站,之后又增加了 15 个 IAB 节点,这些节点没有互联网连接,而是通过使用毫米波小基站进行信号回传。结果显示,这样的毫米波部署将网络吞吐量提升了 3.4 倍。通过对 Rel-16 及未来版本中的节点算法进行的仿真性测试,终端能够节省 37% 的电量。
几乎同一时期,高通随即发布了第三代 5G 调制解调器骁龙 X60,搭配毫米波天线模组的系统,可以达到最高 7.5Gbps 的下载速度和 3Gbps 的上传速度。作为首个支持毫米波和 6GHz 以下频段聚合的解决方案,骁龙 X60 能够让运营商最大程度利用所有可用频谱资源,让 5G 无线网络提供光纤般的网络速度和低时延服务。
Rel-16“把 5G 扩展至全新垂直领域”的特性,让 5G 应用从“增强型移动宽带”演进为“支持全新关键功能的行业和关键业务型用例”。比如超高可靠通信、5G V2X(5G 车联网)等汽车行业先进技术。而毫米波的高速率和低时延特性,不仅能支持云游戏或云计算,还能满足工业物联网应用极高的低时延要求,推动生产力的变革。每一次标准演进和技术进化,都是 5G 经济的一次潜力释放,而这样的脚步不会停歇。
5G 后续的标准规范正在路上。季庭方透露,5G 标准的下一个规范 Rel-17 目前仅处于初始阶段,将会引入低复杂度 NR-Light,支持 5G 应用于智能手表等小型终端、智慧城市的传感器、水表电表等更多新场景。
5G 全球生态与中国 5G 高光时刻
标准迭代需要生态协力,移动通信自身当然更是全球性产业,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独自完成所有工作,进入 5G 时代,从标准到部署,从产业价值链到生态系统,一环扣一环,合作共赢。
过去多年,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连续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 Top 10 名单里稳占 7 席。IHS 在报告里写出了这样的判断——中国品牌与国外品牌相比,在上市时间、种类和数量、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中国手机品牌已经站在了“第一梯队”。而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这些“高光时刻”,高通就既是见证者也是成就者。安蒙最近又一次肯定了中国生态系统的力量,** 他说,“中国的生态系统对于实现全民享 5G 的目标至关重要。”** 在中国制造的 5G 手机品类里,可以做到全产品层级、全价位,目前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亚洲运营商推出的 5G 商用终端里,都有来自 OPPO、vivo、小米等中国品牌的身影。
这些中国光环,也让高通与有荣焉。安蒙不禁感慨:“我们的职责是向优秀的合作伙伴提供全球最先进的 5G 解决方案,支持他们在全球移动行业中参与竞争、锐意创新并成长壮大。”
在整个 5G 部署中,网络重要性占一半,而另一半就是终端。根据 GSA 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超过 100 款 5G 终端可供消费者选择,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智能手机。高通上月推出了骁龙 690 5G SoC,与此前推出的骁龙 8、7 系列旗舰和高端 5G SoC,共同推动 5G 手机的普及。据悉,目前已经有超过 375 款采用高通骁龙 5G 解决方案的终端已经发布或正在设计中。
高通的 5G 解决方案并未止步于智能手机,目前还有面向固定宽带的 CPE、面向行业应用的模组,以及移动热点、平板电脑甚至 PC。高通判断,未来一年,5G 将赋能网联汽车、各种各样的物联网终端和更多不同类型的终端。因此,高通未来还将持续推动 5G 与其它行业的结合。
安蒙说:“所有阶段性的部署工作,最终都是为了让‘人人享 5G’得以实现,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具应变能力的世界。”
某种程度上,疫情带来的“社交隔离”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据相关调查,84% 的组织将考虑继续实行部分居家办公或远程办公,5G 终端和 5G 网络无疑需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完全基于云端运行的 IT 基础设施将成为常态。安蒙的感受是,“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实体空间和数字空间之间的关系,或许在全息远程呈现中引入虚拟现实,更符合新兴职业人群对新数字经济的偏好”。
新经济社会学的奠基人马克·格兰诺维特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经济行为都镶嵌在社会网络之中。在以往,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在未来,通信技术将创造人与万物间的新社会网络。** 跨过毫米波的门槛,我们已不用多担忧 5G 信号的“隐秘的角落”,步入数字经济的快车道,产业创新更不会有“隐秘的角落”。** 我们将见证 5G 融入千行百业,见证韧性十足的 5G 经济所带来的产业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