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11 月 3 日晚间,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在金融业发展方面,《建议》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在金融监管方面,《建议》指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多次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大力发挥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效应,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建议》指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在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方面,中原证券分析师林思闪在研报中表示,预计将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融通资金的枢纽,要在这个定位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体制机制。而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金融普惠性。

《建议》还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

在金融科技方面,林思闪在研报中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间接明确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融通资金的枢纽作用,要在这个定位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体制机制。而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相融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金融普惠性。

此外,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10 月 21 日在 2020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金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实现金融的普惠性目标还需要做许多工作,必须坚定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

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混业经营更加普遍,多种业务交叉融合,导致风险交织复杂、难以识别、外溢加剧。

《建议》提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两部银行业法律迎来“大修”,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下称《修改建议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随后人民银行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针对金融风险,《修改建议稿》强调,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计划增设股东义务与股东禁止行为;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激励约束机制、信息披露与关联交易管理。

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曾表示:“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金融业要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丰富监管手段,探索金融风险甄别、防范、化解的新路径,全面提升金融监管效能,织密风险防控的‘安全网’”。范一飞建议,应建设多方联动的风险态势感知平台,通过复杂网络、深度学习等手段,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切实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此外,随着金融业发展持续深化,《建议》还指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金融双向开放。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