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基建有没有泡沫?

新基建的历史来源:

新基建其实是一场由下至上的推动。

在此之前,除房地产外,能够带动中国这座经济巨擎前进的驱动力显然已经迷失。在“投资、消费、净出口” 三驾马车疲软,房地产已经掣肘经济运行时,技术的飞跃性突破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挣扎求存中唯一成功抓住的救命稻草。

企业家们既不可能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可能守在房子里饿死。中国需要的是新的机会。

无法技术转型升级,无法依托新引擎创造机遇的企业,唯有死。

新基建就是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新基建是现行经济模式的选择

在中国,从互联网到国际车间、世界工厂,都是从自由市场的需求开始的。

老百姓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所以,技术型产品发展的越来越好,所以外向经济模式越来越重要。 到今天,百姓手里离不开智能手机与互联网, 各类工种的生计离不开外向贸易体系的服务延伸。中国的经济核心实质就是依靠中国庞大的生产 + 外向贸易模式,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产生了巨大的发展陷阱。 在只投资,不消费的背景下,原本就高的通胀更被放大,所有人都希望赚钱,希望投资更多更赚钱的业务, 而几十年走下来,人们对黄金、存贷、网贷、加盟经营权、股票等,各类已经越来越看淡,唯有房地产的神话在不断教育大家做人。 整个经济,也确实围绕着房子产生信用货币与税制体系,并顺其发展。

所以,过往的经济范式有没有泡沫,无需多言,只要能够驱动经济,泡沫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因为企业还在发展,经济还可以快速运行。关键的是什么是未来的驱动力?因为我们已经面临老的经济模式失效了。

而恰在这个时候,我们又被贸易争斗,与冲突惊醒,这个时候,大家才真正觉醒,原来支持这个国家运行的,还有一种被忽略了太久的力量,科技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如果来源于外部,一切的经济基石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够创造、拥有、升级这种力量,那中国会有另一番繁荣的发展新天地。

自然,拔高这种力量,加速这种力量,夯实这种力量,已经成为这个民族的又一个希望与出路,明智的政府快速出台新基建政策。而疫情后的在线经济的表现,更是加速了这一政策的速度与力度。 可以说,新基建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必然选择,也是必经之路。

新基建有多少价值干货?

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 年 5 月 7 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 年)》获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这一领域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 48 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 2700 亿元。

2020 年 5 月 22 日,《2020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

新基建是智慧经济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可以说,新基建即获得了政府政策层面的鼓励与支持,也天然发端于企业求发展的自然突破,同时也成功的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而一年的快速发展事实证明了,新基础,确实是一个新的信用创造工具;也是强大的货币创造基石;是能够驱动人们向更高标准需求,更高发展方式跃进的引力;有清晰的产业战略方向,也有细节的产品原型与服务体系,也具备一定的优势资源与资本动力;而事实上这一年,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发展着实迅速,估值市值上涨着实的高,从业人员却澎湃如潮,人气涌动。

这一过程中,各方诸候轮番登场,整个 2020 年好不热闹。从新基建,到信创产业,落实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节,务实且后劲强大。因此,新基建干货满满。

新基建泡沫几何?

研究有没有泡沫这个问题,往往需要从历史上找对比,从而分析所处的阶段与情况。

我们对比 20 世纪,由美国克林顿总统与戈尔推动的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其概念是 1992 年 2 月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即计划用 20 年时间,耗资 2000~4000 亿美元,以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 (NII),作为美国发展政策的重点和产业发展的基础。

这一战略的发展,最终导致了 1995 年至 2001 年间的网络投机泡沫,但同时,这一泡沫最终也催化了整个美国虚拟经济的超前繁荣发展。 使得美国在精尖科技与电子产业遥遥领先全球。后来,反而是因为网络泡沫的破灭产生的跷跷板效应,逼迫美国最终走向了 房地产泡沫与 ABS 垃圾债券的巨坑,2008 年金融风暴也深深的教育了世界。

基于以上,我们可以判断,真正有泡沫的是一些并没有产品或商业价值的网络企业,或部分价格过高而最终价值回归的企业估值,而整体的互联网产业则在这种超前投入中获得了蓬勃发展,并最终成为信息经济时代的产业核心,而显然这一价值不但没有被高估,而是远远被低估了的。

显著的泡沫并非常态,也不可能历久膨胀,估值过高和过度的投机最终都会因撑破现实的经济边界而被打回原形。

因此,其实在美国而言,网络泡沫或许造成了互联网企业的高估值,让太多没有盈利模式的公司被拉抬过高,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泡沫产生的投资增量使得电子科技与互联网的建设得以创建,使服务于这些产业的基础半导体工业、光纤产业、创新投行资本、IT 电子设备与服务产业、信息数据服务产业等获得了孕育,并最终成长为美国的经济驱动引擎。

这一点,非常像中国的房地产,如果没有房地产的疯狂潮流,中国也不可能快速的建设完成如何庞大的地产供给。同时,在其它公路,铁路的基建上也是一致的。** 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没人会做不赚钱的生意。** 社会经济的背后是人性的追求,只有最核心驱动器必然具有商业获利价值的核心基座,才能驱动相关产业生态形成联动效应,直至对整个社会经济形成带动效应。

人类的文明历史 ,就是从相信开始,哪怕这个相信的假设并非当即就能实现。 从原始古人走出森林,一如反顾的发展出种植养殖,农田村落,乃至今天的高楼大大厦,铁路飞机,都是人类化虚为实,寻找生存的机会与超越时代的进步所催生的变革,进步的力量才是驱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而泡沫,是过程中的副产物,也是引聚资本,资源与人才的必要诱导力、吸引力。

回看历史, 或许,有人会说科创板有多么高的估值,或许有人在讨论新基建投入了多少钱,这些还很关键吗? 笔者相信,“关键”一定不在于价格的泡沫,而在于价值的泡沫,以及核心资产的泡沫。这,就需要我们真正用更微观的角度去剖析。

而另一个笔者的悲观的观点在于,真正有价值,核心的东西,往往是被人忽略的,或者被世人所低估的。遥遥领先于时代的人,往往要消耗自己的生命来点亮这个世界,而超越时代接受能力与认知能力的企业与产品,也常常只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块垫脚石,而最具智慧的投资机会,是去挖出那些真正有价值,具备核心属性,能够驱动整个世界或产业运转的关键方法,同时还需要让这些企业或商品拥有市场的公允价格,从而转化成真正的商业机会,实现变现。

以下,我们就笔者更擅长的产业领域, 来梳理推演这场盛宴。

几个关键点:

新基建中,同质化产品是否有价值?

新基建中,很多产品本质是 IT 服务体系内的,在一定时间内,IT 服务产品的同质化是有价值的,因为 IT 服务产品的复杂性决定了,各产品以及其服务流程,商业模式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甚至是在品类或区域上的极大差异,因此还是会存在长期的发展机会,但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因此最高效最快捷的方法是趋同的,大家必然走向同一条赛道,

科技产业是需要试错的,那么错误的新基建企业的命运如何?

如果市场的自我修复速度足够快,那些错误的企业被越早的发现,找出来,即可以避免或减少更大的损失。而如果市场,亦或整个产业被 裹挟着齐步走向错误的方向, 那么就必然酝酿的是巨大的泡沫。诸如美国总是可以通过全球市场的转嫁来降低这样的损失,而中国更多是依托战略纵深或更立体层次的社会结构去自我消解。在中国,错误企业被并购或回收的机率非常微小,转型成功的企业也更是少之又少,市场是一个非常残酷竞争与低容错率的机制,因此,失败企业几乎剩下的只有悲剧。这是一个比传统产业更残酷的现实,也是入局者需要时刻警醒的。

新基建分区域,分产业,分人群,分时间的发展节点与价值的不同

中国的区域发展存在一个立体化而又一体系统化的结构,这也意味着同样的新基建在不同区域,产生的价值与影响力绝然不同。

在电力富余的低洼区,电力价格将使得数据中心能以更低的成本运行;在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与长三角,智能制造的相关服务市场能够更贴近用户,实现需求的采集与产品的测试应用;在农业与医药领域,对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监测与卫星遥感大数据有强烈的需求,也更急迫地需要这些技术的开放与成熟;而在企业决策者阶层,则需要各类交易数据与市场数据、消费行为数据科的基础提升;在欠发达地区布设 5G 项目,显然也是一种浪费。

新基建产业天然是高投入,长周期,高人力与技术要求,高应用启动门槛的基建产业,如何更精细化的布局,更灵活高效低成本的运营运维,将事关成败。

神州邦邦

哪些产业,哪些行业,哪些问题点值得关注与重视?

第一:人才

新基建的表层是技术与资源,而内核核心是人才,是人才,是人才。

如果说,在此之前投资股票,大量投资者看重的是这个上市公司背后的土地储备,跟地产增值占比,那么,长远的未来,看一个新基建公司的价值,首先要看的,是其拥有多少人才储备,产品服务由多少人才在支承,人才创造的价值与成本支出占比几何。

在华为被制裁的背后,其实暴露的是大量基础产业链的断链与缺位。过往快速的发展让我们一直忽视了每一个产业链环节我们是否是一步步夯实建立而起来的,还是将自己的楼阁建立他人的“基建”之上;我们是否在每一个关键点都培养了自己的核心人才队伍,这些核心队伍是否获得了成长需要的时间、空间、投资与产出环境;我们有没有建立筛选、培育、调配、组织、协作支持、管控与认证、扶持与保护等成体系的系统平台;这些人才最终能否获得应有的奖励、收益、或者基础生存资源的分配。

显然我们并没有做好,恶劣的环境从未停止对于技术人,对于专注技术创新与创造的作业人才的惩罚。也从未有人质问,是谁让“码农”这种侮辱性的词汇替代了“工程师”这个曾经有尊严的职业名词;从没有人反思为什么创造着互联网奇迹的技术员们很少有被认定为“科技人才”。

不管是互联网产业,IT 服务产业,IT 硬件与设备产业,如果还不能把自有核心技术占总产品价格的比例提升;如果不能让核心人才团队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获益权,发挥其技术远瞻价值。那么,所有的新基建产业,就不会拥有真正的支撑力量。

2020 年,当神州邦邦这家成立刚刚一年的企业从疫情中脱颖而出,凭借一己之力将中国工程师凝聚起来,解决了无数企业的 IT 数字服务本地化需求的时候,我们才明白,原来每一个企业都有着如此庞大的技术人才需求;原来工程师人才可以渗透到各类经济产业;原来,市场上有这么多人才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充分运用;原来,工程师的单天、单个问题解决的报价并不高,而需求企业却往往付出了几十倍,几百倍的价格在从市场上购买着各类“并不实惠的 IT 服务”。

我们乐见像神州邦邦这样的平台型企业去冲击市场,去教育我们的传统企业(包含传统互联网及技术企业),为什么没有能够好好的给予工程师,以良好的价值创造机会?为什么要舍弃专业的工程师队伍的合作支持,而相反去相信了那些假大空的营销产品?

神州邦邦其实是一种“人才体系的新基建”,通过接单派单为入手,将工程师的作业技能、习惯偏好、善长品类、作业也点、资格认证、项目经历、工作成果等聚合形成“技术资源大数据”;另一方面,通过 ToB 模式对企业 IT 数字需求进行采集与分析,将需求方向、需求要点、需求标准、关键流程、交付特性、产业特征、工种组合、区域特色、品质品级差异、投入产出评估、验收标准、结算信誉、财税接口、人力资源管控制度等等进行聚合形成“IT 数字服务需求模型大数据”;基于两个大数据模式,最终对需求进行深度切分,用更精细化的组织管理方式与协作作业方式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更快捷、更高效、更适配、更贴近需求、更广泛应用、更低门槛的购买的 IT 服务,实现数字经济与新基建的普及化,广覆盖。也可以说神州邦邦这种“人才成长与协作加速器”也是同时是“新基建加速器”。

中国要想完成新基建的建设,需要数千万的工程师,需要数千万的专业产业人才,谁能赢得人才队伍,即投资了中国未来最核心的优质资产,也必然因这些资产而产生远超预期的收益。因此投资新基建,首先要投资“新基建人才”。

第二:有生命力的产品或平台,或行业组织

三点完全不同,却价值一致。有生命力的产品意味着新基建需要创新的、有成长性的、能快速迭代的、具备长期市场价值的产品与服务,能够快速替代老的产品体系,而不是简单的旧瓶新装;而有生命力的平台则意味着,未来的新基建不是简单的分裂模式,需要平台将产业链企业整合在一起,并提供起强大重组价值的平台支撑服务,能够整体、整产业链的替代传统;由于新基建七大产业拥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又都以 IT 数字服务为基础,因此如果建立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形成行业的组织配调、数据接口、资源共享,就需要有更多行业组织参与进行,新基建是需要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的,这些唯有新型组织可以完成使命。

组织能够保障新基建产业的良好制度、法制与营商基础,平台保证市场的运行与整合,赋能更多参与者机会,最终就可创造出丰富、稚嫩,但鲜活、创新、单纯、有价值的超时代产品服务。

第三:一个务实可行的方向,或具备资源与时机的产业基座

拥有好的人才,可以适应各类问题,也很容易通过迭代去寻找到市场最好的方向,而如果没有一流的人才,就必需要确保发展方向准确 。新基建,必然是一个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必争之地。

我们常常用点科技树来形容这个产业的竞争残酷性。 点错了方向,将回天乏术。

一个方向的关键在于技术是否稳固,市场的技术成熟度如何,用户对成熟的接受度如何,技术本身的效率与可以感受的差异如何;在于用户愿意为这样的技术或产品付出多少的交易价格,这决定着商品的价值,以及市场空间,市场规模,一个过低的价格是无法支撑起一个足够大的市场的;在于产业环境与经营环境是否合理,如果方向所遭遇的政策风险或隐私等问题很多,就容易激化市场矛盾,如果产业链条的企业的道德水平低下,或技术水平过低,或普遍存在拖欠债务以及高负债,那也不会是一个良性的市场方向;在于巨头与市场的普遍倾向性,如果市场存在巨头把持,那很明显新入局者基本会被猎杀,而如果市场过于明显,从一开局便是百团大战的趋势,那基本这样的市场成功率会非常之低。

纵论产业

2020 年,我们看到在云市场的百云大战已经初显趋势,作为这样一个行业至高点,几乎是所有竞争都希望去冲击的。

而对于 5G 的一些产业链,我们看到,大量的企业并没有非常出彩的产品,就这说明这些细节的方向企业并没有寻找到可行的方向,还需要大量的企业去试错,这即会是一个机会,也会存大未知的风险。

万物互联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什么样的产业急切需要?什么样的区域可以成熟布局?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可以预先暴发?什么样的前置布局是一个创新商品服务的前置条件?等等,这些最细微处的战略执行选项,才是新基建产业群落需要深度思考与理解的,概念炒作带不来答案,善业务者可能遮蔽技术作业者们的光芒,从噪杂中寻找到默默无闻者精细打磨出来的“工程产品”才是未来 5G 产业的希望之光。

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等领域,我们看到,都是非常清晰的方向,产业链的企业非常稳 固,但同样也意味着需要更高的门槛 以及历史的积累。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就不会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向,因为参与的大量企业并不具备核心资源或核心资本,有多少企业自身评估过自己的实力能否与 小鹏,蔚来,特斯拉这样的企业进行竞争呢?何况这种每一个人都看懂,且看好的市场,未来究竟有多残酷的拼杀,还未可知。光伏曾经的落落起起,新能源汽车一样不会少。

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三个,都是非常典型的互联网信息产业, 目前来看,有竞争,但是实质上的深度玩家基本没有。都是重资产,重投入,强细分,强创新的领域。至今,并没有真正成名天下的产品与企业。 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 但这同样也是一场认知的游戏,同样叫大数据中心,可能两家企业的理解完全不同,而隔壁的 IDC 可能完全无法理解 大数据中心与 IDC 的差异。

目前,BAT 在这三个领域的布局,是最深最广最强的,但是是否就代表他们一定能够赢得未来呢? 其实,尚未可知,因为也许现在大家理解的产品与未来真正可能爆发的产品形态,可能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阻碍大家前进的,往往不是大家对于方向的感知,而是有人找到了最快的路,有人细分出了全新的立体飞行路径。阿里云有一个好的开头,但并没有在解决计算性能、耗能、灾备与安全性上有多么大的突破,仅仅依赖电商的支撑做规模效应;百度的人工智能方向正确,但在产业与应用上创新乏术,明显后劲不足的投入降低了百度在这一领域的扩展;腾讯则手握最大的用户数据,但苦于没有创新产品结构、引领市场的能力,有产业互联网的引领之功,但仍然只能寄希望于后发优势,在没有先局者之前,腾讯只会观望。

综合,这些产业的驱动作用究竟有多大,我们还需要在数年之后来进行评估。这些新基建究竟会衍生出什么样的创新产品体系,以及商业模式,也必然值得每一位参与者期待。所以,勿未言之过早泡沫,新基建,目前才刚刚上来。

以中国的市场规模来评估,笔者大胆地预测,数字经济未来将有 200 万亿人民币左右的市场规模,而需要的新基建投资规模未来十年将不少于 20 万亿;新基建带动的直接从业人口将达到 5000 万人,而间接带动就业人口,将超过 3 亿;新基建将成为中央更深度的连接地方,将数字与资源覆盖至 70 万个行政村;新基建将触达至 200 万亿设备,数据传输量占全球比将提升至 30%+;新基建带动的生产力与 GDP 提升,更无可限量,在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完全被重构后,中国经济结构将跨入一个新的台阶。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对那些空造泡沫的人,纯粹是借着概念进行欺骗的企业,那根本就不是泡沫的问题,那样的企业必需严厉的打击,甚至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狙杀;而对于实实在在追求产品创新,产业链重组,产业资源整合的企业,不妨更多一分宽容,因为那些真正拥有潜质的企业,往往总是被低估的,保护一批真正有苗子的企业成长起来,他们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与回报一定远远超出现有市场的预计。

新基建的未来,需要更多的干货,需要更多的参与者,需要更多的产品与模式来不断证明其价值,新基建,必然是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而不是泡沫炒作;新基建必需有良性的资本与政策,避免劣币驱良币,避免因不公平而扼杀好苗子。

参与新基建的关键,一定是掌握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创造能力、核心资源整合模式、核心利基市场,代表核心用户利益,赢得核心市场认可的合理付费,最终才能赢在新基建。

新基建,必需以人为中心,服务于人,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或富有创造力的产品,如果本身无法实际造福于人,不能以人为服务核心,那这类置于空中楼阁的产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新基建的未来,路非常长,因为新基建要战胜中国房地产,让企业家们相信从事新基建,以及基于新基建的创新服务产业的利益、收益远远超越炒房地产的收益,让所有的人,包括资本看到一个个有标杆效应的新基建企业更快成长,更高估值,更高获益,更高社会驱动价值,新基建的超前投资才能成功替代为 “中国经济新引擎”,

2021 年,或许,有太多的企业老板仍然心存悲观,对于未知风险的敬畏是好事,但是这个世界一直就是在不确定的状态下发展成长至今的,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年轻,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中国仍然有太多的商机潜力未被发掘,我们坚信这个国家未来将创造更大的奇迹与辉煌,坚信坚持科技创新所能带来的巨大价值,新基建是非常正确的战略规划,也是中国未来十年数字经济大爆发的基石,值得每一位参与者深度思考,参与,以及务实的创造与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