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最终幻想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1990 年,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麦迪那区买了一块地皮,开始为自己建造一幢豪宅。七年之后,这幢豪宅终于完工,盖茨为此花费了 1.13 亿美金。这其中还不包括地价。

与传统豪宅相同的是,盖茨的豪宅地域广大,景观优美,功能齐备,极尽奢华,但与此同时,它与传统豪宅之间又有着极大的不同。它还是当世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典范之作。

盖茨为这套豪宅取名“未来之屋”。

这就是人工智能赋能之下的万物互联,这就是 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联网”)。

很多人以为未来屋离我们还很远,其实未来屋早就来了。

站在 2019 年的时点上,很有必要地回头看看,物联网这颗潜伏多年的种子,将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破土而出。

1

手环背后的蝴蝶效应:万亿级别信息产业

1982 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三个懒于去买可乐的程序员聚在了一起,认真地探索了如何科学购买可乐。他们在可乐机里安装了微动开关,并连接到服务器上。这样,人们可以在电脑里查询可乐的数量及冷热。

这台可乐机叫做“Only”,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当时唯一物联网设备。随后一系列的物联网设备开始诞生。

那么,何谓物联网?

与互联网把人连接起来不同,物联网是把万事万物连接在一起。物体通过传感器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产生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互,交织在同一张网络上,最终实现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成为无所不在的网络并进行无所不在的计算;而数据连接成巨大的神经网络,可以自动产生决策。

以时下流行的小米智能手环为例,只要戴着这个轻巧的小东西,它就可以记录你的运动量,监测你的睡眠质量。你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时查看运动量,监测走路和跑步的效果,及时调整健身计划,还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物联网是智慧世界最后一张拼图。高效、精准、解放人力,这是物联网的关键词,而物联网背后大数据的积累,则是新的生产资料。物联网之上,无数从未被搜集统计的信息被数据化,万物信息上传到云端,成为数字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环。

你身上带上的小小的手环,可能成为你的生命系统重要的监护人。物联网这只蝴蝶,扇动几次翅膀,足可引起中国大地上的一场龙卷风。

互联网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物联网的世界正在到来。

2008 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这一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地球上人口的数量。美国研究机构 Forrester 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 30 倍,并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

2

米家会是“未来之家”?

GSMA 智库预计,从 2017 年到 2025 年,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 4.7 倍的增长,达到 138 亿产业物联网连接;2017 年到 2025 年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 2.5 倍的增长,到 2025 年全球范围内将会有 18 亿消费物联网链接。互联网在枯竭,而物联网将成为推动科技市场增长的最大风口。

从物联网连接的渗透率来看,渗透率最高有智能计量、车联网、智能家居和安防。在这些领域的数据最有可能率先实现闭环,最先落地。

尤其智能家居。它是 2019 年物联网最大的变化的领域,以超预期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StrategyAnalytics 数据显示,2017 年全球智能家居数量为 1.64 亿户,市场规模为 840 亿美元,预计到 2023 年,智能家居数量预计将达到 2.93 亿户,年消费额将达 1550 亿美元;2017 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 908 亿元,预计 2017-2021 年 GAGR 为 48.12%。

目前,“未来之家”的中国市场,已经突破了千亿体量。但是,“未来之家”究竟局里我们还有多远呢?

答案是,近在咫尺。

通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大大加速了未来之家的落地。近年来,NB-IoT 技术的普及,能解决能耗、覆盖率与成本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满足地下管网、室内及偏远地区监测邓物联网需求,而 5G 的落地更是大大加快了物联网的进程——它能使网络时延降至 1ms、速度高达 20Gbps、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 100 万终端,更能解决高要求的物联网需求。智能家居一触即发,巨头们早早布局,加码抢滩。“未来之家”最可能先将由谁来实现?

美国有谷歌、苹果、亚马逊,而中国有小米。

目前,全世界消费级 IoT(物联网)市场第一是小米,占全球市场份额 1.9%,第二、第三、第四是世界级巨头——亚马逊(1.2%)、苹果(1%)、谷歌(0.9%)。超乎想象地,小米超越了 BAT 巨头,也超越了美国巨头,成为全球第一。

小米在物联网基础之上,衍生出了“米家”,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电饭煲、洗衣机、智能门锁等都可以链接到米家上,实现语音智能操控。可以说,进入米家,就是进入当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屋了,而目前小米开发的米家 APP 上,月活用户不断增长,已经突破了 260 万,单纯非小米手机的米家 APP 用户就超过了 50%。

自 1990 年比尔盖茨开始建造未来屋以来,智能家居的概念就已经诞生,但几十年来智能家居一直离普通人非常遥远,这其中的推广之难显而易见。

那么,小米 IoT 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3

小米提前布局的 IoT 生态链

智能家具有三大痛点:第一、商业通道的封闭性,非智能化的家居产品不能接入平台;第二、技术上没有打通,不同设备有不同的生产商,彼此不能互相连接,前两点都妨碍了智能家居间无法形成一个闭环。第三个痛点是成本高,质量差,性价比低,导致渗透增长率低下。

小米打造了庞大的产品线,构建了小米之家 IoT 生态链,IoT 产业自此迎来转机。今天,小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智能硬件平台,没有之一。

小米对家居物联网关键领域都进行了卡位。2014 年,小米推出智能手环开始,陆续推出空气净化器、路由器、净水器、电饭煲、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电动滑板车、声波电动牙刷、小爱音箱、蓝牙温湿度器、智能闹钟、行车记录仪。各项产品接入 IoT 生态链,能实现统一控制,互相协同,打造智能家具场景。

图: 小米部分产品一览

此外,小米研发并生产了智能的互联互通的模组。虽然产品不是同一个公司做的,但是只要用了小米的模组,不同设备就能互相连通。这能帮助更多的产品接入到小米 IoT 生态链中。例如,小米已经和宜家达成合作。宜家所有的全系智能照明产品,统统能通过 ZigBee 协议接入小米 IoT 生态链中。用户可以通过小爱同学和其他入口等控制宜家相关产品,并与小米其他 IoT 智能设备互联互通。除了宜家,小米还在全季上海虹桥中心酒店,与全季共同开发了智慧酒店系统;与”车和家“一起打造小爱同学车载解决方案。爱空间则推出了智能家居安装服务小米智能照明家装套餐。小米生态链渐趋完整。

第三点是小米一直坚持极致高效为根基的“性价比”路线。这得益于过去的沉淀。小米一贯坚持高性价比路线,建立了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而小米有一个以“米粉”为核心的庞大的用户群体,使得产品能快速规模化生产,把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

图:小米家居保持极高性价比

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产品的“专注”,保证了质量。小米产品这么多,但是只有手机、电视和路由器是小米生产的,其他的产品是采用投资的方式,孵化出不同的产品。小米直接在市场“抢”在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公司合作,每个公司都是专注在各自领域沉淀多年的企业,“专注性”保证了了米家的智能化设备保持高效和稳定。

2019 年 Q1,小米 IoT 平台已连接 IoT 设备数达到 1.71 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环比增长 13.7%,同比增长 70%。高连接数使得产品保持高速迭代,IoT 开发者平台全生态已经建雏形。

4

IoT 的未来谁主沉浮,小米会一直领先?

物联网市场规模可观,国内各领域巨头陆续布局。BAT 等互联网巨头基于自身云计算优势,主要布局 B 端大型客户,只有阿里在 C 端消费级 IoT 相对成熟。而智能设备供应商中,华为、小米起步较早,通过打造自身设备连接平台,构建消费级 IoT 平台;OV 在消费级 IoT 的布局尚未成形。

而阿里、小米、华为三者模式看似类似,但是细看大有不同:

小米:控制中心 + 智能硬件 +IoT 平台(金山云)阿里:控制中心 + 阿里云 +IoT 平台华为:控制中心 + 华为云 +IoT 平台从控制中心来看,小米、阿里起步较早,布局较全面。小米的小爱同学和阿里云的天猫精灵起步相近,华为起步较晚。

但从种类看,小米和华为控制中心布局较全,华小米和华为在手机端优势明显,华为的手机出货量比小米的高,但是小米的手机 IoT 配套显然比华为齐全。除了智能音箱和智能音箱外,小米还有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环等作为入口。

云计算方面,阿里无疑拥有最强的云计算能力。华为云整体优势大于小米,但是优势主要针对 B 端,在整体的应用层面,并不一定比小米突出。

IoT 平台方面,阿里平台视之为物联网重点,因此阿里的平台搭建最成熟;小米次之,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平台搭建不如前两者。

每个部分强弱不同,和各巨头发展的重点不同有关。阿里重点在于应用管理平台搭建和数据处理,华为凭借着海量连接以及 NB-IoT 技术,重点做底层的设备连接平台。而小米注重智能家居的整体生态。

而从 C 端物联网的流量分布来看,小米遥遥领先。全世界消费级 IoT(物联网)市场第一是小米,占全球市场份额 1.9%。小米名符其实地超越了 BAT 巨头,也超越了美国巨头,成为全球第一。

也就是从目前布局来讲,小米遥遥领先。

为什么是小米?而这样的成功有没有护城河呢?

首先,流量是物联网竞争的关键,能帮助小米避开 BAT 的流量垄断,小米手机 + 其他控制入口 + 智能赢家设备 +IoT 平台,构成了完整的闭环,自成护城河,而不需要导入 BAT 的流量。

随着生态链的完整,IoT 业务开始呈现规模效应,在 2019 年 Q1,IoT 版块财务数据亮眼。2019 年 Q1,小米 IoT 与生活消费品部分营收达人民币 120 亿元,同比增 56.5%。小米 AIoT 特征显著,呈现爆发式增长,反映出小米的 AIoT 领先优势。并且,AIoT 业务已经开始兑现收入,未来预计进入高速增长期。

当年手机出诞生,人们只视之为可携带的通话工具,认为取代 PC 是痴人说梦;而未来屋的幻想的提出,当时也被无数人认为是幻想。而现在,小米经过了多年布局,梦想中的“未来之屋”真的要来了。

雷军在 2019 年之初再次喊出了,小米要全面 AllinIoT,未来五年持续投入高达 100 亿,抓住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的新风口。这是对业务战略重点布局方向的清晰界定,以 "手机 +AIoT" 双引擎战略建立深厚基础,迎接 5G、人工智能及万物互联等新技术周期。

小米的未来是什么?

小米的未来依然只会是小米,是 AIoT 最终及最初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