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公司管事的越来越多,做事的越来越少
落实到末端,还是末端来落实?
在官僚看来,琢磨关系是“阳春白雪”,而埋头干活则成了“下里巴人”
直接创造价值的“具体工作”成了“贱物”
间接消耗资源的“协调沟通”颇具“逼格”
崇尚官僚的环境中,人人都热衷于拉关系搞融合,似乎这才是正事
而干点儿活、看会儿书,就会心生“这有用吗”的焦虑或“被边缘化”的恐惧
因此,官僚是“过度集体化”下的产物,是公私边界模糊的恶果
某些领导喜欢喝酒,这个单位很快就会“酒文化”流行
某些上司爱好打篮球,很快公司就会人人打篮球
某些 BOSS 热衷用材料来评判工作,企业很快就会陷入文山会海之中
时间久了,人们会把这种异化模式视为依赖,甚至把这种生存状态奉为圭臬,把混世忽悠当做进步阶梯
具体工作总要有人干,而那些干工作的“末端”,由于没时间处理关系,反倒会陷入被边缘化的境地
“过度集体化”之下,价值观颠倒扭曲,导致人人崇尚务虚
“形式主义、痕迹主义、基层负担过重”这些问题也就应声而来,且很难根治
打破官僚,就要从打破这种“过度集体化”入手
简单说,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要泾渭分明,避免相互渗透
上班不掺私事,下班不扯工作
这和“拒绝加班”是两码事,加班或值班是延长了工作时间,本质上还是在工作,甚至有的人是“24 小时工作制”
“下班不谈工作”,不是不办公,而是压缩涉及工作关系的人际交往
有人觉得,少了“沟通协调”和“感情交流”,感情淡了,氛围差了
这只是“戒断反应”而已
恰恰相反,近年来猛刹“吃喝风”的效果让我们看到,关系清朗了,工作会运转的更好
起码对槽多多来说,业余时间可以全情投入漫画创作,不必天天搞个伶仃大醉
反对“过度集体化”,并不会损伤集体,相反,它能避免集体利益落入个别人口袋变作私利